待機児童(たいきじどう)這問題最近在日本紅了起來。
什麼是待機児童? 以中文字面去翻 感覺還滿有趣的。
"嗯,好像有一種小孩軍團蓄勢待發的感覺。@@"
答案有點接近了!
在日本待機兒童是指等著進托兒所的未就學前兒童。
大家都有一個刻板印象就是,日本的女生一旦結了婚,生了小孩就得辭掉工作當全職主婦。
這印象其實一點也沒錯,但是最近漸漸改變了。
女性教育程度提高,在職場場被重用的例子也增加了,但遇到喜歡的人
理所當然的結婚,辭掉工作,生小孩這樣的人生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越來越多這樣子的疑問了。
加上經濟不景氣,如果生了小孩,媽媽也得出去工作維持家計的家庭也變多了。
於是,許多女性生完小孩之後,急著再復出去工作。那小孩怎麼辦呢?只好交給托兒所帶。
但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日本少子化在近期出了名,托兒所的數量卻是供不應求
這讓各個地方政府不得不注意這類的問題。
到底要增設呢? 還是維持現狀?
增設托兒所所需要的成本可觀,會不會以後少子化更嚴重後,
現在所蓋的設施,或是專門的研究計劃到後來都是多餘?
而待機兒童問題就是指正等著排隊進托兒所的小孩所衍生出來的社會問題。
有個議員在部落格上面發表: " 照顧小孩不是應該是媽媽的責任嗎?”
意謂著,自己生的小孩,自己不在家照顧,為什麼還要罵政府設的托兒所不夠
要怪政府給人民的福利不夠好?把兒童問題丟給政府對嗎?
日本跟台灣不同,小孩不會托給褓母帶或是帶到鄉下給爺爺奶奶照顧。
大部分的年輕人離開家裡到外成家立業後,自己就得獨立自主,不會再依賴自己的父母。
所以把小孩給政府設立的托兒所照顧成了唯一選擇。
為什麼一定要進政府認可的托兒所呢? 其他的托兒所不行嗎?
原來,政府所認可的托兒所是免費的。
而一般的托兒所一個月費用約6萬円以上不等,那只好多工作去負擔這費用,
但多工作可能又得延長寄放小孩的時數,延長時數費用倍增。這也讓媽媽們陷入兩難。
一般日本的育嬰假是可以從生產之後開始請的,直到小孩滿一歲的時候就結束,
或許有些規模較大的公司是可以延長為兩年。育嬰假結束前,很多媽媽就急著開始找尋托兒所。
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都是媽媽再煩惱這問題呢?爸爸的角色呢?
其實這又是另一個社會問題了。
以前的日本女性遇到老公外遇或是遭遇家庭暴力都會隱忍,或是礙於面子問題撐下去
但現在離婚在日本已經不算什麼負面的形象了,於是離婚且一人獨自扶養小孩的女生也變多了。
沒有經濟來源只好自己出去工作,加上一般的雙薪家庭,也想讓小孩子進入托兒所
使待機兒童問題成為新一代社會問題。
還有另一個新興現象就是,日本的女性漸漸也可以在工作上得到認可,或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
以前那種相夫教子為人生目標的女性,當然還是有,但想要讓社會認同自己的女性也變多了。
現在約四十歲出頭以上的日本女性大多還是依循著日本傳統女性的想法,
希望男人出去打拼,自己在家整理好家務,讓男人無後顧之憂。
而且畢竟小孩是自己生的,我想參與他成長的過程,我想陪著他長大,
我愛我的家庭,家庭就是我的一切,有幸福的家庭代表我的人生是成功的。
但現在的女性(現約三十歲~三十五歲左右)
就像台灣的女性一樣,(雖然我覺得台灣女性在職場上的地位是一直走在前端的。)
可以的話,我並不想放棄我的工作,畢竟我也讀到大學畢業,我在公司裡也當了個小主管
以後我的未來指日可待。雖然我也愛我的小孩,但我想要選擇家庭與事業兩立。
不想放棄任何一個,而且我工作的話,對家裡的經濟也有幫助。
大家可能認為那日本的女生很可憐,因為日本男人都不做家事了,
但其實錯了!
日本的男性也漸漸能諒解自己的妻子當職業婦女,而且盡可能的去支持她
畢竟只有這樣才能唯持一個家。在日本的家庭裡,互助互信就是一大宗旨。
很多人結婚的原因都是因為可以找到支持對方的另一半。
像天雷勾動地火,很愛對方而因此結婚的類型比較少,
這也跟日本的民族性有關係,大部分的人當然還是不想離婚想白頭到老,
所以不想去嘗試一些有風險的事。
當然也有的女性並不是因為家裡經濟狀況不好而去工作
是因為不想每天帶小孩,又主婦這職業很容易被人家說是寄生蟲,所以想出去工作。
不管是哪一種女性,對於生完小孩,就急著想把小孩丟給托兒所照顧,自己去工作的人
某些屬於較傳統觀念的女性也跳出來發表自己的意見了。
" 如果有小孩反而不得不去工作賺錢,那還不如當初考量自己的經濟環境
為了孩子,不要生下來比較好 "
或是" 把剛生出來沒多久的小孩丟給別人帶,小孩多可憐!" 這樣的論調也比比皆是。
其實我一直認為日本的女生在家裡帶小孩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一般的公司也會給沒有工作的配偶補助款。
我也覺得把自己的小孩拖給別人帶,是一件有風險的事,
以前常常在台灣的新聞看到嬰兒被保母甩巴掌或亂丟亂打都覺得很於心不忍。
又加上在台灣就算某些就算有執照的保母也常把小孩帶死。
或是保母的同居人或親戚是有問題的人,事前根本不曉得。
加上保母費可能去掉個人每個月一半的薪水,讓我覺得真的很不值得。
只是台北的物價實在很貴,也壓的人喘不過氣。
我一直很羨慕日本有好的環境可以讓女生在家裡帶小孩。
畢竟小孩在成長的過程,環境和媽媽的愛是非常重要的。
鑰匙兒童和一般媽媽是主婦的兒童的成長真的差很多。
只是在大時代下的改變,日本傳統的家庭觀念也一步一步慢慢地的瓦解了。
想想這問題在台灣似乎沒那麼深刻。
在台灣,從來就沒有人規定女生一定要在家裡相夫教子,
雖然我小的時候,大部分同學的媽媽多是家庭主婦,只是當我長大的時候,職業婦女變成理所當然。
沒有革命,沒有議論,一切是那麼自然而然。
也許我們應該要感謝台灣是那麼的開放,女性地位是一直走在亞洲前頭的。
日本現在也漸漸在改變了,可能要顛覆女性歷史了。
雖然我認識的日本朋友和街上擦身而過的媽媽們都還是主婦較多。
但可以想像以後日本的女性可能也要走在時代的尖端了
女生普遍可以變成能幹的高階主管這類的事可能就不再是奇聞了。